朱轶林:11篇
灯下(黄P124)
冬日的舒适(41期)
高二(7)班 朱轶琳
最喜欢的季节是晴朗的冬日。那时候,天是蓝蓝的,她是那样的蓝,纯洁得不带一丝瑕疵,就像美丽的少女一样青春可人;当然,还有几朵梦幻般变化的白云,为少女点缀上几分顽皮与稚气。最可爱莫过冬日的阳光,她像少女身上明丽的衣裙,让少女显得越发光彩照人;然而,这样的阳光不强烈,就算你直面太阳,也不觉刺眼。就是这样柔和的阳光,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些许的暖意。
此时,仰着脖子看蓝天,便是我一天之中最惬意最轻松的事情了。任微微带着寒意的风撩动我的发梢,任柔和的阳光亲吻我的脸颊,任梦幻般的白云在我的眼底缭绕,任清凉的空气充满我的胸膛……
这,便是冬日的舒适——让我能一直清醒地去享受每一种舒适。
假 如 给 我 三 天 听 力(44期)
高三(7)班 朱轶琳
你体验过失去光明是什么样的感受吗?你体验过失去听力是什么样的感受吗?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能看到的,还有能听到的、能摸到的、能嗅到的、能想到的。大家也许看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告诉我们光明是何等的美丽,现在,我也想告诉大家,声音也是同样的美丽。
也许你们要问我是谁,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刚刚降临人世间时就被无情的病魔永久地夺去了听力。比海伦•凯勒幸运的是,我身处的时代是医学发达的时代,助听器让我摆脱了无声世界的枷锁。然而,那些替代的工具只能让我听到被放大了几倍的声音,甚至,有些声音我依然无法听到。虽然医学的发展会使我听到更多的声音,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们都是不真实、不清晰的。我多么希望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听那些真实的清晰的声音啊,如果我能够听到只有在书本里看到那些被描绘得动听的声音,那一定是非常美妙的事情!假如我有三天的听力,我该听些什么声音呢?
第一天,我要听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们的声音也许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了。可是,当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就会从心底里涌起幸福的感觉。妈妈的声音细细的、充满着母性的慈爱,即使是细碎的叮咛唠叨,也是无比的悦耳;爸爸的声音,浑厚有力,干脆简练,哪怕是几句风趣的调侃,或是偶尔威严的呵斥,也是无比的动听。是他们温柔、体贴、关爱的声音,我才不会在孤独的无声世界里没有依靠地漂泊流浪。我要听听他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并从他们的声音里寻找面对困难的坚强而有力的最强音。
我还要听听我亲爱的的朋友们的声音,无论是帮助过我,给过我鼓励的人,还是曾经讽刺过我,用难听的话刺激我的人,我都要听听,我感谢他们没有因为我的渺小而忽视我的存在。
对了!我还要到医院里去听听在当天降生的婴儿的哭声,他们的嘹亮的哭声干净得不带任何杂音。我这辈子也许当不了医生了,但是我还要用听诊器听听他们的心跳,那跳动的强劲有力的声音,就是神圣的生命颂音。
在这个让我兴奋、激动、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要仔仔细细地听听我身边的东西发出的哪怕细微的声音。我会让拖鞋在脚底下啪哒啪哒地响,我会敲敲我的桌子,听它向我祝贺的声音,我坐在转椅上打转,听椅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我会奋笔疾书,听笔尖与纸张亲密接触时发出的沙沙声,我会打开电脑,听陪伴我度过寂寞时光的电脑在启动时发出的呜呜声,敲敲键盘,听那些从我的指尖流泻出的另类的音符。我也会重重地扑向床头,听弹簧在我的身下伸缩的声音。
中午,我会到厨房里,亲自放开水龙头,我要听听每个水分子流过蔬菜瓜果的声音,它们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活泼。我还要听爸爸切菜的声音,爸爸切菜切得很棒,尤其是切土豆,他快速而整齐地把土豆切成细丝,菜刀落板有节奏的咚咚声,奏响了厨房交响曲的序幕。我会打开抽油烟机,听强劲的风抽走油烟时的声音;打开火,听火在瞬间呼啦地燃烧起来的声音;我会听在锅里放入土豆的刹那,劈劈啪啪的爆鸣声也是如此的奇妙;我要听人们在吃饭时的谈笑声,听他们咀嚼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些声音的确很可爱。
晚上,我会在自家的院里,和我的邻居们谈天。那时,我不用再让爸爸妈妈帮我“翻译”,我会面对面地与他们交谈,用正常的语速谈天,在第一时间里做出反应……他们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交谈的快乐。
能听见声音的第一天夜里,我一定兴奋得无法入睡,白天听到的声音依然在我的耳朵里回响着。啊!这真是不可想象的美好的一天,因为我在书本里看到的对声音的描述全都真真切切地变成了现实了!
第二天早晨,我会被昨夜提前设置好的闹钟的声音惊醒,我不会怪它打扰了我的好梦,它最低只会打扰我两天的梦,过后我会将闹铃永远的关闭,所以我很珍惜它。我要走到公园里,和公园里的晨练者们一起锻炼身体。我要听跑步者从我身边掠过的声音,我要听练剑的老人们剑舞起落间切割空气时的声音。
我会到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想起游戏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传话,我特别喜欢孩子们交头接耳时的每一个表情。当然,我像他们那么大岁数时,常常作为旁观者在一旁看着,只有老师会告诉我他们说的是什么,几乎每次传来传去最后的话总是与最初的话大相径庭,但是我很喜欢在中间参与时奇妙的感觉。我认真地听我旁边的孩子在我的耳边私语,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话传给下一位孩子,这一刻的欢乐我将永远也忘不掉。
我还要到我的学校里,听一节英语课,我知道英语是很美妙的语言,但我经常无法听懂它。这一次,我会很认真很认真地听它,听外语老师口中的异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母的发音我都将永记心底。我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企盼我的老师能呼唤我的名字,我再不会因为听不见而被嘲笑尴尬万分了。甚至,在老师再不能面对我讲课的时候,我将用我的耳朵去体会老师的声音,再也不会用哭丧的脸度过一堂课了。记笔记时我也不会比别人更加频繁地抬头了,因为我可以不用看老师的口型而记录下她的每一句要点。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为什么特别不爱上课,假如他们知道当有一天你将永远无法听到声音,你们就不会这样了,虽然开始你们可能会为摆脱那些烦人的声音而雀跃欢呼,但我相信你们会后悔你们曾经的不珍惜。我如饥似渴地听着,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用自己的耳朵听到的最真实的声音,我再不会因为没有听见老师所讲的重点或听错了某些字而烦恼,也许我的成绩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呵呵,这是多么巨大的欢乐呵!
我要与我的同学和老师交谈,我可以试着在喧闹的教室里和我的好友隔着三行座位而大声说话,再不会因为我听力不好还要麻烦别人或者我自己走过去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我的好友们可以在我身后老远喊我的名字,只需喊一遍我就能听到,并且我会快乐的回应他们,再也不会被人从背后轻轻或重重地敲打了。啊!这是多么奇妙美丽的感觉啊!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共同语言,在这短暂的可以听见声音的三天里,我怎会放过听音乐的机会呢!听音乐最好的场所莫过于音乐厅了,如果我在一个音乐厅里听上一晚上的音乐,我这辈子都会觉得值得了。我想听听我最爱的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想听巴赫的《爱的协奏曲》,想听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悲怆》,比才的《卡门序曲》,贝多芬的《命运》,想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想听《金蛇狂舞》,想听……啊!我想听的实在太多了!光是那些千古传颂的古典音乐就那么多,更不要说一些我喜欢的流行音乐了,我会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纵情高歌,就算五音不全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去感受,是去听!
今夜无人入睡,我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迫不及待把这些好消息用电话告诉给我的每一位亲朋好友们。打电话对于你们有听力的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我来说有些遥不可及。现在我将细心地听人们的声音变成电波传入我的耳里,并且及时给他们回应。另外我也可以体验打手机的快乐了,再不因为佩戴助听器,严重干扰信号而无缘手机了。
第三天,我在凌晨的时候就起床了,准备把这一天留给大自然。伴着太阳的初升,我听见了远处的钟声,在悠扬的钟声里,人们开始了一天繁忙的生活。我听见三轮车咯吱咯吱地骑过来,那是送奶工人们的标记。我听见清洁工人正用他们宽大的笤帚刷刷地扫地。接着,我将坐车到国家森林的边缘,徒步走进森林中,在森林里漫步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你会听见山里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的声音,如此的欢快,如此的活泼。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听见一些野兽的吼叫,那些声音可能会让你内心中有一点恐惧,却会让我更加快乐。要是有瀑布,那更好了,瀑布是让水爆发出最大的威力的形式之一,在那里我将真正地用自己的耳朵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了。我还想骑着马儿,在河边的草原上散步、奔驰,听呼呼的风声掠过我的耳边,听马儿有节奏的呼吸声,那么幸福的事情啊!我还想听见农田里,辛勤的老牛的叫声,那些对于有听力的人来说也许是平常不过的了,但我却觉得那些声音是最返朴归真的。我还想到海边,听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听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声音,大自然有着鬼斧神工般的魅力,每一种声音都是浑然天成的。
晚上,我回到城市里,面对车水马龙、不夜天的都市,看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街道,我将会更认真地听着这都市嘈杂繁忙的声音,因为那是我对这个城市存在的见证。人们每天都会经过那条街道,但谁都不会在意。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东西——声音。除非是什么很特别的声音,比如尖叫、爆炸等等,等过后了,一切又将习以为常。所以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声音,无论是令人喜悦的还是令人悲哀的声音,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听。
这个世界上值得我听的声音太多了,但我只有这三天的时间,我只能对这些声音做匆匆的一“听”。最后我打开收音机,调到朋友说的“温馨夜话”栏目,我将听主持人温柔的声音,再不会因为听不清而苦恼不堪。在她柔柔的声音中,我将结束我幸福的三天生活。永远的寂静将重新笼罩着我。虽然我以后还能带着助听器,努力去与世界交流,但那些真实、丰富、美妙的声音将是我永远的幸福。
朋友,这就是我短暂的三天,拥有正常听力的三天——虽然永远不会拥有这样的三天,但我希望通过我的叙述让你们知道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宝贵,多么地令我羡慕嫉妒!珍惜你们的幸福吧,我的朋友们!那美好动听的世界,将是我永远的憧憬!
珍爱生命
高三7班 朱轶林
写下珍爱生命,我的内心曾充满痛苦。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生命,我也不例外。然而,命运偏偏捉弄我,让我在降临人世间时,被病魔无情地夺取了听觉。即使我身处医学发达的时代,也无法治愈我的病,虽然我可以借助助听器,能够听见被放大了近5倍的声音,但对于我来说,那些声音都是不真实不清晰的。也许,这些都注定我所面对的是只能看不能听的残疾世界。游戏永远是孩提时代的主题,但我的游戏是单调的,书和积木玩具是我最忠实的玩伴,因为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与我这没有听力的人玩耍。每次看到他们在做传悄悄话的游戏时,我只能在一旁看着,贪婪地渴求其中的快乐,但却永远也无法享受。“大舌头”、“小聋子”……这些外号都深深刺伤了我的心,是这些字眼告诉我,我不是个正常人,因为我没有健全的生命。即使我现在习以为常,逐渐适应这个有些不公的社会,但那过去的记忆像烙印一样,永远镌刻在我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残缺的生命啊,你带给我怎样的痛苦,这样的痛苦是常人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
写下珍爱生命,我的内心曾充满感动。曾几何时,父母为了我的病,天南海北地求医寻药。为了试验,他们将三寸银针扎向自己,之后才敢为我治疗;每日如喝水般为我尝苦汤药。虽然一次次梦想破灭、希望落空,但从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是他们的坚强与执着支撑着我,让我能走过十八个坎坷的人生之路,并将陪伴我继续走下去。曾几何时,亲如父母的老师,善良可爱的同学,至诚至信的朋友,是他们用真情帮助了我,鼓励我,支持我,与我同甘共苦。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只温暖的手掌,一个坚实可靠的臂膀,一个沉甸甸的手抄笔记本,一个信任与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真情欢乐的微笑……交织在我的生命中。我的学生生涯无时无刻不浸透着感动。
写下珍爱生命,我的内心又充满豪情。小时侯爱看书,因为是书极大地满足了我的精神生活。我也从书里知道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孙膑,是他们的生动事迹使我懂得什么叫身残志坚,什么叫“扼住生命的喉咙”,什么叫“拙者能勉与巧者同功”……他们的生命虽然残缺,虽然不幸,但他们却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变不幸为幸福,这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啊!而那些豪言壮语也燃起了我对生命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决不会向命运低头,决不会向残疾的生命低头!我一遍遍地努力,一遍遍地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虽然我的人生之路充满荆棘,但我不害怕被它们刺伤。我若是鸟,总会有一片天任我翱翔;我若是鱼,总会有一片海任我游跃;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不断看到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克服重重困难,永不退缩,永不畏惧!
写下珍爱生命,我的内心曾充满幸福。在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和自己不懈努力奋斗下,我闯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回首过去,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八年,但我却创造了不少的奇迹与成功:打破了十聋九哑的旧观念,创造了聋人也能正常说话的奇迹;我的学生生涯都在正常学校学习,谱写聋人能上普通学校并成功的历史;我的语言水平日益提高,能够与常人毫无障碍地交流;我克服了在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一点不比别人差;我写的文章不少已被报刊杂志选登;我假期打工,用自己的双手挣出第一份工钱……昔日不懂世事的小丫头,已在风雨中成长为今日的少女 。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的生命是充实的、辉煌的,更是幸福的!
其实,残疾的生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残疾的心灵。假若我沉寂在过去的悲伤和痛苦中,就永远不会有今日的崛起与辉煌!试问世间人们,一个残缺的生命尚能创造出如此的辉煌,更何况健全的生命呢?!假若你只贪图现实,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枉费了大好时光,你又如何对得起自己,如何对得起来之不易的生命呢?
健全的生命永远是我的憧憬,因为我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但健全的心灵更值得我去追求,因为我热爱自己残缺的生命。朋友们,你们可曾知道,你们所拥有的健全的生命是多么令我羡慕和忌妒吗?我真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并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单纯不是错
残 玉
无论是一瞬间,还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人生总有一段岁月属于单纯的。单纯不是人们想象的“简单”,也不是人们想象的“无知”。世人总会对单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印象中,单纯只是小孩儿的专利,亦或是小女生,小男生的招牌。再大一点的人,单纯就不再是单纯,而是幼稚、无知、甚至是傻的代名词。小的孩子,无论多皮、多淘、多直率,顶多被称之为“童言无忌”。而大人,却不允许他这样,无奈只得装成熟,装深沉,装老道,最终迷失自我,失掉真实。等知道世间太多虚幻,太多假象,想重拾单纯,寻回真我时,已成为烟尘往事,徒留一分羡慕和一分哀愁了。
我喜欢单纯,那是一种情感,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没有过于复杂的心机,有的只是很纯很纯的感觉,很清晰很清晰的思绪,很美很美的情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单纯不是很有品位的情感,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但,那确是最纯丽、最清雅的情感。
其实,单纯是人们最需要的情感。单纯不等于天真,不等于幼稚,更不等于无知。它只是一种很单一的情感。就像哭啊、笑啊、恨啊、爱啊一样简单。为什么人们要逃避它、甚至厌恶它?单纯有什么错呢?
由于聋人接触社会的单面性,注定聋人将与单纯相伴一生,至少我是这样想的。聋人有聋人的好,不是说世间烦恼皆为耳闻眼见么,眼不见为净,耳不闻心静。人心一静,单纯自然而生。万事万物皆简单,少了一份尘嚣,多了一份淡薄。淡薄,可以明志,名权钱色就都变为虚无了。留下来的便是真实,便是简约,便是人人看着都赏心悦目的精华。
人心若单纯,便少了几分狡猾、事故,多了几分善良、纯美。单纯的人,多是心地善良者,内心简单,纯美,觉悟城府,待人真诚,行事端正,没有邪恶之念。
有的时候,单纯比任何情感都要可贵。它像观音菩萨手中的仙水,无论世间有多污浊,洒上几滴,就都变成干干净净的了。也许我太夸大单纯,但它在我心里确是这样:社会这样复杂,人心这样叵测,关系这样混乱,我居然还能把它看成一朵花儿似的,因为我单纯,我宁愿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这样我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人世间的复杂,犹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不放下烦躁的心境,用单纯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呢?
当然,单纯既不是万能的金油,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更不能保证“药到烦恼除“,因为社会原本就是这样复杂,人心有的原本就是这样叵测,关系原本就是一团乱麻,即使你看得再单纯,无奈眼高手低,即使暂时没了烦恼,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事情没有解决,烦恼还是要来的。何况,单纯在这个社会之所以不受欢迎也是有原因的:世间吃亏之人多为单纯没有心机,既无害人之意,也无防人之心,很容易相信别人,因此屡屡上当受骗。另外,单纯的人道德准则很强,甚至有时单纯简直就成了正义的化身。在这个物欲横流,以“没有无利益的朋友”为准则的今天,单纯的人所作的事情,往往会被他人认为是犯傻。谁也不会希望被他人称为“大傻二百五”,谁也不会希望自己成为吃亏上当受骗之人,因此,单纯的人就像国宝大熊猫那样越来越少了。
其实,单纯和这个社会并非水火不相容,生命的起始就由单纯转化为复杂的嘛。只不过社会在变,单纯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不改变本色的前提下,适当地做些调整以后适应这个社会,这样才是最理智的作为。比如,我们应当做个“虽无害人之心,但有防人之心”的人,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让他人利用了自己的单纯。另外,要为自己上保护色,不在意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保持自己的真本色,继续以诚相待,毕竟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朋友,如果你还留有那一份真诚,却为此屡屡受伤害,请不要放弃,那份真诚早晚有一天会回报给你无穷的快乐。单纯不是错,只是要改变,成熟是真正,处事便有余。
2003-7-18于成都二姐家
小议“厚积薄发” (47期)
高三(7)朱轶琳
记得刚开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在班上讲了一句话,至今尤难忘怀。那就是“勤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薄发,得心应手”。这句话蕴含了深刻哲理,对语文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高度浓缩。那么,你也许会问我,究竟什么是厚积薄发呢?
“厚积薄发”这是一个有深远渊源的词汇。在我理解,它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厚与薄,积与发,两个对立的词汇,构成了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厚,就没有薄;没有积,就无所谓发。前者是深厚的积淀过程,后者是短暂的爆发过程。
纵观古今,不能不说,厚积薄发无时无刻不存在。就拿宇宙的形成过程来说,那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变,终在某一个时刻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造就了新的宇宙星体。厚积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量变与质变的过度。只有足够程度的量变才能形成真正的质变,从而达到新的飞越高度。
大家也许知道意大利博物学家达•芬奇是个多才的人。他不仅精通自然科学,也是个出色的艺术家。有谁知道,这个被称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 “美术三杰”之一的伟大画家,竟是从画鸡蛋学起的。那个鸡蛋不知被他画了多少遍,从各个角度都画遍了。然而,正是由于他不懈画蛋的“厚积”过程,才有了日后辉煌灿烂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
钱钟书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典型。他从年轻时代就坚持不懈地记读书笔记,这个良好习惯造就了他过目不忘的超群记忆力,被人称为“照相机”。而他写的《管锥编》,更是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巨著。
也许你会问,“那些名人的‘发’可真是一点也不薄啊!为什么还要说薄发呢?”要知道这个“薄发”是相对于“厚积”而言的。达•芬奇的一幅《蒙娜丽莎》是用千百张鸡蛋图换来的,而钱钟书的《管锥篇》更是用一屋子的读书笔记换来的,这个比例虽说有些夸张,但确能表明,一时之间的发挥相比于积淀真是要“薄”得多得多。
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那一句话,其实,语文的学习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需要多积累多沉淀,也就是多读书,才能创作出出色的文学作品来。文学的造诣浓厚,就看他的积累多少。一个博闻强识的人,一定是一个“读书破万卷”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浓厚的积淀过程,终究会换来自如的发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应如此。
暑期四川之行见闻
四川不愧为西南地区的风水宝地名胜景地数不胜数,而每一处风景又是美不胜收的,这次去的叠溪松坪沟是令我十分惊叹之处了。松坪沟之美,三言两语是道不尽的。几十个景点处处精彩。然而由于我们只有三天时间,不能全部欣赏,但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身短短的三天就能让我领略了这松坪的奇美胜景。要把这胜景完美展示出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好姑且用四个字“奇、险、灵、美”四个字来概括松坪之旅的见闻感受吧。
奇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广袤的大地,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群山覆盖的。所以,无论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不难看到山,因而,一般的山不会轻易打动你的心,然而,松坪沟的山却让我不得不从内心中感叹。那山,是怎样的宏伟,怎样的雄奇,当然这就是山的特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松坪沟的山却真的征服了“口味刁蛮”的我:它的多,它的奇,它的壮,犹如蒙古人般彪悍伟岸的群山,一座座,山连着山,天连着天,像一个个勇敢而跋扈的猛汉,占据着一方土地。
松坪的山之奇,是拜石所赐。因为松坪之景是一场大地震而形成的。普通高中生都知道,地震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但它也造就了奇特的景观。在松坪,你随处可见拦腰截断的或从中劈开的山,内里的岩石纹路异常清晰。若仔细观察它们,你就知道,这块地方几万年前是什么样子。我和大姨就看到了这样一块大石,高几十米,从中央裂开,只剩一半孤零零地立在路边,清晰地岩石层完整地展现出来,而另一半无影无踪。通过这些纹路,我们可以知道,中间的细沙层和卵石层见证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此地频繁剧烈的地质变化和构造运动。这样的地区是中国地震遗迹保存最完整,最清楚,最典型,能够看到如此完美的景观是我的福气。
松坪还有一奇令我惊叹,那就是树多。放眼望去,满眼的青山绿树。那绿,如痴如醉,如画如梦,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多样的植树种类,极高的植被覆盖率,使整个山充满了生机。
这就是松坪沟令人称奇的山、石、树。
险
松坪沟的山还有令人敬畏之处,就是它极险的山路,那路之险,只能用心惊肉跳的心情来形容。想想看,那麽多高不可攀的山,想爬上去,可不是件容易事啊!大自然的威慑力由此可见一斑。长达七个小时的驱车之路,其迂回曲折的山路让人胆战心惊。有道是:
百转千回 山重水复疑无路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途的艰辛遥远,足以考验路人的耐心和毅力。每每都快绝望之时,却看见山腰上的小屋子,你心中的感觉实在很奇妙。大姨看着如此奇险的山路,龇牙咧嘴,心惊肉跳,我却认为人生就是这样。经历高考这水与火的洗礼后,一路的艰辛,与我行在山中的感觉一模一样。的确,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不能害怕,所谓车到山中必有路,只要坚定信念,就内获得成功。
到了那儿,不漂流就太遗憾了,就像你到了长城不爬就不是好汉一样。我一路延江而行,看着那岷江水哗哗地流,似乎撩动我心底那一处最疯狂的地带,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冰凉的河水,青绿的河水,狂野的河水……像一个妖艳而充满野性的舞女一样,舞动她迷人的腰肢,吸引着每一个路人的心。当然,漂流还是有惊险的,就像蹦极一样,刺激且有趣。如果你想练胆量儿,建议你去漂流,它会让你忘却害怕、忘却恐惧,只想去征服、去体验其间无穷的快乐。我们漂流的那一段很短,尽管很刺激,但我觉得还是不够过瘾。橡皮筏子随时都有危险,疯狂的河水在你身边卷动着,令你有一种敬畏感,继而转为兴奋。漂流之险,是你不断的分泌荷尔蒙,不断的产生快乐的情绪,呵呵,我爱极了这样的运动。
北方人爱骑马,我也不例外。由于继承了父亲爱马的特性和我三次骑马的经验,使我对马有种特别的情感。这一次,我们将骑马上山,整个过程长达3个小时,真过瘾。骑马在山间的小路,那路少有平坦之处,多是倾斜近90度的垂直山坡,且一边是高不可攀的岩石,而另一边则是令人战栗的万丈深渊!路上乱石成堆,泥泞难行,稍有闪失,就会跌进万劫不复的地狱,被凶猛异常的岷江水卷走……
大山毕竟是大山,它给我们的印象都是阳刚之雄,那是让你不得不臣服于它脚下的气魄,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啊!
灵
水是最有灵气的,它弱化了山的阳刚之气,给大自然添加了一些阴柔的美。松坪真正让我心动的,不是充满野性的山,而是极富灵气的水。颠簸枯燥的路上,若有多变的水相伴,会让你觉得山是活的,人是活的,心也是活的。特别是漂流,与水那样的亲密接触,其间的快乐,非同一般。
水是多变的,它有无数种形态,每一种形态都令我感叹。
松坪有许多海子,我去过的有白石海和墨海,那都是令我怦然心动的地方。白石海缘于海里有许多神奇的白石而得名,两边是青山环绕,下面是绿水长流,多么美丽的人间仙境!乘舟畅游,其乐无穷啊!走在白石海边的山上,看到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神游其中,心中只有无限的快意。若有碧水青山相伴,今生无悔矣!白石海下游就是墨海,顾名思义,墨海的水一定想墨一样深,不错,墨海的水很深,不像白石海那样绿得发亮,也不像城里的臭河被污染得发黑,而是绿得深沉,似乎沉淀了千年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刘公权和吴道子曾在此地挥笔行书作画,结束后便在墨海中洗笔,久而久之,墨海的水颜色越来越深了,而墨海的名字也因此传开了。
松坪许多小溪,潺潺的河水,涓涓的溪流,阳光透过树枝缝中,照射在美丽的青石碧水间,怎能不令人心动?
松坪的水也并不都是那么温柔多情,有的地段也像母老虎般疯狂可怕。我漂流的那段儿也只算个小巫,真正的大巫没有人敢征服。疯狂奔涌的河水能够卷走一切,咆哮地吼过来,又咆哮地吼过去,连声音都令人胆战心惊。
这就是松坪的水,丰富而多情的水,松坪因水而生。
美
导游说:“松坪有三看,晴天水,阴天看雾,雨天看山。这话不假。我们骑马那天正好赶上阴天,天上还下起了蒙蒙细雨,整个山云雾缭绕的,充满了神秘气息。骑马穿梭于山雾之间,心中有的只是无限的陶醉和欣赏。放眼望去,雾无处不在,盘旋迂回,沿着山沟婆娑而上,让人觉得那山是活的,像一位美丽的山神少女披上透明的薄纱巾,朦朦胧胧,神神秘秘,勾人魂魄,动人心魄。
我骑的是一匹漂亮的小黑马,牵马的是一个叫亚美的15岁羌族的小姑娘,她的名字让我想起动画片月亮美少女中的水手水野亚美。我和亚美妹妹行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和大山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路边的树木伸展出它们的手臂来欢迎我们,轻轻的拂过我们的脸颊和衣服,献给我们美丽芬芳的鲜花。那边的花儿真的很美,小巧动人,很多我都没有见过,它们鲜艳的颜色和奇特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顿生怜爱之意。
从亚美妹妹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朴的羌族风情,那种风情和大山不谋而合,和谐而不做作。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羌族人,祖祖辈辈都和大山融合在一起。亚美妹妹告诉我,她家有四个孩子,全部是女孩,最小的上小学三年级,但她没有上过学,因为家里很穷。我和小妹妹手牵着手行走在大山深处,看得出小妹妹很喜欢我,一路上她总在嘱咐我:“小姐姐,你要小心前面的马屁股,别让它踹了你,记住啊!千万不要摸马的尾巴啊!”一会就跟我说:“小姐姐你看着这的风景多美呀!我帮你揪些野花吧!”“小姐姐”这三个字被亚美妹妹一声声动情地叫着,叫得我心花怒放,叫得我心头一热,心头不禁感叹,这样热情好客而淳朴实在的民族哪里去找呀!见惯了城市里霓虹灯下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回归自然,回归深山,得到的却是心灵的洗濯和净化。我同情亚美小妹妹,给她火腿肠和饼干吃,她说要拿回家给阿爸阿妈吃,多么懂事的小妹妹呀!以后,羌族就会以小妹妹的形象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记忆里有那么美丽的风景,还有那个美丽懂事的亚美羌族小妹妹……
羌族人有一种舞蹈叫“锅庄”,在烤羊晚会上,我们就跳起锅庄,咚 咚咚 咚咚,锅庄的脚法很简单,至少我一看就会。身边是英俊的小伙子,拉起我的手,围着篝火,动情地跳舞。很多人陶醉了,醉在鲜美的烤羊肉中,醉在甜美的青稞酒中,醉在动听的歌声中,醉在优雅的羌笛声中,醉在红红的篝火中……
来 世(红P234)
高二(7)班 朱轶琳
不知怎的,最近一个原本很普通的词汇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它就是“来世”。
我看书,看到一个人临死前说:“来世一定不要再受那么多苦了。”我看报纸,看到一个死刑犯,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来世我一定好好做人”。我看电视,电视里放《康熙微服私访记》,听到三德子在牢狱里对宜妃说:“来世我一定还做三德子,再来侍候您老人家。” 宜妃说:“我是在宫里呆烦了,来世我要做个寻常百姓农家妇,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
来世,在我眼里是一个遥远的梦,于是从没有想过它,但一时间里突然冒出这么多“来世”,泛滥得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遥远的词汇。我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知道生命的起源及形成的过程。说实话,在我眼里,生命真的是一种机遇,谁碰上这样的机遇谁幸运,不是每个精子和每个卵子都能相遇,于是生命的形成也变得十分神秘和不可为人所控制。就是这样,人死了,却再也不可能变成新的精子抑或卵子,于是每个人的生命就真的只有一次了。来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荒诞的不可理喻的唯心主义的代表词汇。
可是,当我们知道这些事情以后,却突然觉得一种莫名的恐惧,好像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永恒。想一想如果你死了,什么都不能带走,只有一个冷冷的墓碑告诉后人你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躯体变成了腐肉,骨骼变成了化石,然而你却再也不能复活,不能重新再活一次,不能在这个世界上享受,奔波……这样的感觉将是多么的恐怖和悲凉!于是,我们依旧相信来世,相信自己还会重生。要是在过去,人人都这样说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这样说,明明知道生命不可以再来一次,却偏偏相信一个不可能的词汇,我突然感叹,现实是多么的残酷,而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啊!
翻开我幼年的照片,看到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纯洁水灵的小娃娃,吮着小指头,睁着大眼睛,好奇地观望。我突然想到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偶然相遇,就成就了一个我,那种感觉有些侥幸也有些欣喜若狂。生命其实也是一种美好,一种幸福的事情。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生命,有些东西失去了,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它的珍贵,但生命如果失去了,感觉也就随之消失了。但是我又想到自然界残酷的永恒规律: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永无休止,既然生命不能永存,那就更应该把握好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依然还是要面对它,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你已经赢得了最珍贵的机会。
说来世的人,必是今生没有把握好自己,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偿还自己的过失,为了不使自己过于绝望,只有幻想着来世,希望能偿还自己的过失。但是,生命不可能有来世,怕是这些过失就要成了永远的遗憾了。
好好享受生命吧,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让自己垂死的灵魂喊出“我要来世”这样的蠢话吧!
附:“来世”之说其实也饱含了希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人之常情,更是良心的大发现。有时人是需要一种特殊的环境的,不如此不足以发起人奋发向上的欲望。
忆 母 校
朱轶林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我总是习惯性地问自己,一遍遍地问:这是真的吗?我在做什么呢?会不会只是一个梦,一个我热切希盼它到来却又怕它到来的梦?在准备高考时焦头烂额的复习过程中我问自己,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我问自己,在结束考试走出考场的一刹那我问自己,甚至醒来后的第二天睁开眼时我还在问自己……这个习惯性的动作我似乎也停止不了,也许`那是因为在我心底总有那么一点点不相信在作怪:不相信我的成人洗礼就这样开始和结束,不相信我未知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不相信我的六年中学生活就这样结束……
坐在电脑桌前,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回到我深切热爱的文学梦里,登上可以让时光倒流的快车,穿梭在我的回忆中,重新品位过去的每一个瞬间。
目光停留在我成为六十六中正式学生的最后一天。那天早上我骑车上学,一切都和往常一样,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路边的景物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甚至路上的行人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然而,我却放慢了车速,不再像以往那样飞快的超越,因为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以六十六中正式学生的身份的机会了。我仔仔细细地浏览了路边的风景,突然发觉,这路边的风景里,每一个建筑物,每一棵树,每一辆飞驰的车子,甚至每一位神情各异的行人,都有六十六中的灵魂存在,都有六十六中的精神存在。我看到他们似乎都在向我微笑,向我招手,向我告别……
进了校门,我带着微笑,用一种感激的目光看着迎接在门口的老师。时间过得逞真快,六年了,弹指一挥间。看着美丽整洁的校园,想着六年间学校的变化,见证了学校的风风雨雨,我已把它视为我最亲密的朋友,与我肩并肩手挽手,共同走过中学时代。想到我就要离开她时,心里竟涌起一股伤感,化作眼眶里的湿雾,迷蒙了我的双眼……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谛听老师的每一句话,我知道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便怀着无比渴望无比留恋的心情谛听。我更深刻地感觉到,我的老师们都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可敬,那样的一丝不苟,那样的兢兢业业,直到最后一刻还在给我们讲课。短短的45分钟过去,最后一课也终于结束了,我用崇敬的目光看着老师离开教室,离开我的视线,我便从心底里呼喊着:谢谢您,老师!
中午,我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想把他们都装进我的记忆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句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来,我请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想我也许不能带走学校的“每一片云彩”,但我却可以带走对学校的回忆。当我和我的朋友漫步在学校的任何地方,讲述在某一个角落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时,那种幸福不言而喻。我笑着和朋友打趣:这个学校除了男厕所,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我的足迹了。
我知道,六十六中会变的,我见证了她六年的变化,就知道她会变的,会变得比过去更加美丽,更加成熟,更加丰富。只可惜我不能与她一起度过,只有深深的祝福,祝福她越来越好。
记得六十六中的笑歌里有这么一句歌词:把矫健身影融进护城河畔的霞光。是啊!那条离学校不远的护城河,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亲密朋友。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都会到护城河畔走一走,看一看。青青河水汤汤,洗尽了我心底里的阴霾;路边杨柳依依,拂去了我心中的愁绪……夕阳西下,霞光万丈;细雨朦胧,烟雾迷迷;冬雪初降,纯白一片;春寒料峭,百花争放,美丽、多姿亦多情的护城河,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一次,我就要离开了,想到融入我那么多情愫的护城河,教我如何不伤感。
2003年6月9日星期一10:20:50AM
曹玉骞7篇
我崇拜唐宋文学(红P157)
高三(7)班曹玉骞
银汉耿耿,星河灿灿,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沟万漉,千回百折,终于将一颗明珠托出水面――它就是在中华文明的母腹中孕育了千载,又辉耀了千载的唐宋文学。
走进这座文学殿堂,我眼前是一片的奇光异彩,是一片的奇珍异宝,俯仰之间,我已沉浸于其间了。我理解了,我折服了,我对这座文学的殿堂充满了崇拜之情。
我崇拜唐宋文学,崇拜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崇拜它那恬淡自如的意境,也崇拜它那流光溢彩的词藻。俯而读,仰而思,每当我俯身去采撷那一朵朵文学奇葩时,就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来变换自己的情绪。我会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而慨叹,会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激动;会为“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而独自掉泪,也会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而黯然神伤;每读到“木遭之而叶脱,草掷之而色变",我会惊悚于秋的肃杀,当看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又会温馨于春的和煦。而当我抬起头去慢慢咀嚼其中的滋味时,那种种般般地感受又在我的胸中融会贯通,绘成了一幅幅图画。有千里莺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有白骨累累的血雨腥风图;有长风破浪的彩绘,也有报国无门的素描。俯仰之间,我提高了审美能力,也加深了认识程度,既品味了文学,又感悟了历史。试问,又有哪一种方式能比这更让我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智慧的启迪呢?我仰慕它,我崇拜它。
我之所以崇拜唐宋文学,还因为倘佯在这珍宝馆中,我可与一位位名流巨匠擦肩而过, 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这里,我可以与李白一起“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卧红尘;也可以和 老杜一道“长使英雄泪满襟",慨叹历史。我可以听白居易一曲琵琶,泪洒青衫,也可以喝苏轼一杯美酒,向苍天发问。我可以和范仲淹谈《岳阳楼记》,心忧天下,也可以同柳屯田吟唱《望海潮》,为“三秋桂子,千里荷花”吟咏。在这里,我认识了这么多的文学巨匠,他们中有许多人的人生都是一座巍巍丰碑。岳飞的《满江红》让我激奋,辛稼轩的《永遇乐》令我振作。在遭遇困难时,我可以读一读李白的《将进酒》,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洒脱,在志得意满之时,想一想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体会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感慨与忠告。孤独时,想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释然了,灰暗时,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振奋了。总之,在这些大师身旁,我可以随时砥砺自己,警醒自己,解脱自己,了解自己,。他们让我更深刻地懂得了人生,更明白生存的意义。我感激他们,我崇拜他们。
正是这诸多的文学巨匠,为我们托起了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珠穆朗玛一一我所深深沉浸与崇拜的唐宋文学。
苦恼的价值(红P189)
高三(7) 曹玉骞
人的一生,有着太多苦恼。于是也就有太多的彷徨。有时,我们想耸身一摇,将其摇脱,却发现它们又从四面八方更加猛烈地向我们袭来。于是,我们恐惧了,失望了,退缩了。于是,我们继续被蛛网般的苦恼缠绕着,压迫着,在人世间穿行,直到生命尽头。
但这么活着太累了,这样的生命太木乃伊化了,这样的心灵太麻木了。既然我们无法摆脱人生中的苦恼,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比较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它,在苦恼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生命在不幸与痛苦间奏响华美的乐章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希望从绝望的深渊中升起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可算是人生一大苦恼了吧!可“哀怨托楚骚,生而独开诗赋立”的屈原却没有被它压倒,而是在痛苦的阴影中,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忱和对生命的思索,对宇宙的探求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歌颂光明,指斥邪恶,探求真理的宏伟画卷。在苦恼与探究中,《离骚》诞生了,《天问》诞生了,《招魂》诞生了,《涉江》诞生了……。从这一首首、一篇篇充满了苦恼,而又时时展现着光明;包含着失望,而又洋溢着希望的壮美诗篇中,我们读到了高尚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我们读到了屈原对大自然的探究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我们读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拳拳之心和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铮铮铁骨,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
先是因乌台诗案被搞得精疲力尽,而后又贬官黄州的苏东坡内心世界一定也是很凄苦的。那阕有名的《卜算子》词就是苏东坡这一时期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但也正是这种凄苦,这份孤独,使苏东坡彻底摆脱了尘世的烦嚣,洗净了平日里的铅华,使他开始在寂寞中沉淀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在难言的孤独中探求人生的真谛。于是,这段苦闷的日子成全了苏东坡,使他走向成熟;也成全了中国文化,使中国从此拥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光照千古的文章。因此,可以说,正是这段苦恼成就了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苦恼成全了我们。在苦恼中,我们获得了一个能重新反思自我的空间。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回避苦恼呢?为什么还要在苦恼的压迫下空耗生命呢?如果换一个视角,我们也许会发现,真正的苦恼里蕴藏着无尽的人生真谛。如果我们对待苦恼能像屈原一样,像苏东坡一样,而不是自怨自艾,那么,虽然苦恼依旧是苦恼,但我们的心灵却多了一份充实,多了一份释然,我们的思想也多了一份博大与精髓。我们将能从苦恼中获取希望,获取生命的意义,那么我们的苦恼也将是伟岸而挺拔的了!
九寨沟游记(红P4)
高二(4)班 曹玉骞
去成都西北九百里,有藏家村寨九世居于山岭之麓、溪涧之滨,故名其地曰九寨沟。又因沟内景色旖旎、山水秀丽,世人多喜之,遂为胜地,且誉之曰“九寨归来不看水”。余尝疑之,以为誉之太过。今夏有幸赴川蜀,游九寨,终见其山、水、林、瀑、各尽其妙,亦窃喜此行不虚矣。
至于九寨,游二日,虽来去匆匆,然所到之处甚多,今择其要者而记之:九寨之巅,莫过长海。自长海下行百余步,见一小潭,潭旁竹木茂盛,奇石林立,参差披拂。近岸,见潭水自近及远于日下呈五色分布。已而,微风轻拂,色彩摇曳,浮光跃金。坐于岸旁石上,则觉清爽透骨,宁静致远,云霏霏而承翳,风徐徐而袭人。清冽之水以悦目,营营之声以娱耳,悠然之态以息心。甚恋之,不愿复行。奈时甚急,只得记之而去。乘车下行十余里,忽闻水声大作,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急下车,步行,有小道斗折蛇行,不知其源。沿其纵深而去,至尽头,有一石阶,拾级而下,而水声愈大。至阶底,回首望之,有瀑悬焉。宛若水帘挂于石上,而其石亦突兀偃蹇,壮且伟。瀑飞岩而下,噌吰如钟鼓不绝。近岸六七米,衣帽尽湿。而望山上云雾迷蒙,紫气缭绕,恍若仙境。余心动之,留影而去。从山后一小道蜿蜒而行。峰回路转六七里,涛声依旧。复下行二十余里至一滩,滩中草木杂生,如长于水中般。随波飘浮,蒙络摇缀。而滩旁怪石突起,有泉自石上流,旁有树环而生焉,水击不倒。余怪之,问藏民,曰:“此为树正群瀑。”噫!世间竟有如此景致,岂非鬼斧神工所造就哉?前文所记五色之潭名曰五彩池,而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瀑名曰珍珠滩。因笑而自谓曰:“昔日曾读白居易诗‵蜀江水碧蜀山青′,今果见之,古之人不余欺也。”
怀杜甫(红P133)
高三(7班) 曹玉骞
眼见着长江东逝,
鱼腹浦的石头岿然屹立;
而你,
曾为之吟咏,
却也终于随着长江远去。
从成郡的浣花溪旁走来,
从巫山的神女峰下离去,
在荆门的昭君故里怅望,
在陇西的咸阳古道徘徊。
望着滔滔的江水,
伴着皎皎的明月;
怀着人间的凄凉,
带着世上的无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心愿,
已成无法实现的梦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依然敲击着你的心房。
世上的疮痍铸就了诗中的圣哲,
民间的疾苦谱写出笔底的华章。
多情而沉郁的你,
为乱世中的民众呐喊、悲伤。
赞美屈原的理想,
慨叹武侯的遗志,
同情石壕村的老妪,
悲歌青海头的白骨。
你的朋友
一一谪仙,
已伴着清风明月,
驾一叶扁舟,漂向传说;
而你,
也将在碧草的映衬下,
黄鹂的叫声中,
溶入历史。
你将历史写进了诗,
也将诗化作了历史,
历史的沉重,
诗歌的凝炼,
在你笔下,
汇成了史诗的宏丽与苍劲。
今天,
面对着大漠孤烟,
斜阳青冢,
还有,
微风衰草。
我们为你,
也为盛唐,
奏响了挽歌!
夏夜偶得
遥望南云心自闲
更深月色莫凭栏
满天星斗非能有
一点清辉伴我眠
2003年夏7月作
怀日本朋友山本(外一首)(红P134)
高三(7)班 曹玉骞
2003年初,曾随66中学代表团东渡扶桑,一周之间多有游历。而廿九日赴琦玉县春日部都高校交流并结识山本君,尤为难忘。归国后鸿雁偶传,音讯互通,故为诗以感之。
扶桑一去三千里,半片征帆寄客思。
鉴真东渡终弘法,晁横西来更负笈。
神州路尽三山外,异域心驰两地时。
痛使流年成虚度,不知何日是佳期。
2001年冬12月初作,句读不葺,痔3年夏7月改定。
注:三山指传说中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
春风化雨(红P204),
—参加“杨硕诗歌研论会”有感
原高三(7)班 曹玉骞
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杨硕诗歌研论会”。本来,头天接到秦老师通知,我还一直在担心。担心这个会流于形式、流于浮躁、盲目与溢美。而到了会场,头天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全被大会那亲切、随和而又不乏严谨与诚恳的气氛驱散。第一次参加这种会,我不禁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震撼于杨硕这位残疾青年对生命那深刻的感悟;震撼于杨硕母亲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执着;也震撼于竟有那么多人一直在关心、呵护着杨硕。而最能震动我心灵的是大会上那老一辈的诗人、作家对青年一代的帮助、鼓励和严格的要求、殷切的希望。虽然,我只是在旁听,但我一样受益匪浅,一样感到如沐春雨。
记得会上,许多诗人、作家先后发言。他们都肯定了杨硕诗歌的成就、肯定了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懈奋斗、肯定了他诗歌的思想性。但同时指出,他的诗歌还不够成熟。诗是形象、音乐化的,不是哲学,不是叙事,感性思维应多余理性思维,诗歌应注意音律美。不少老作家还从正反两方面举了很多例子,并告戒杨硕要当心当年诗坛上的一些毒花恶草,万不可受浮躁、粗鄙之风的感染,尤其在选择诗集时更应注意,择书如择友,一着不慎,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诗歌的爱好者,我也在尝试着作诗。会上,老作家们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也为我开启了诗歌殿堂的大门,扫清了关于诗歌特点的疑团,坚定了继续写诗的决心。
虽然研讨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会上那平易近人的气氛,老一辈作家那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却一直像余音绕梁般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曾散去。
(本文作者现已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思:4篇
水 的 联 想(48期)
高三(7)班 张 思
水,温顺多情,幻化无穷,刚柔并济,是真善美的化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水,你在天空中飞舞,在河床中漫步,在海洋中荡漾,在躯体中流淌。你将万物拥在怀中,缓缓地渗透,细细地滋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你汇成“母亲河”,哺育着中华世代子孙,连绵不绝,义无反顾。
水,你随遇而安,逍遥自在,无形无心却有情。你包容净化着尘世。升上天你是云,降凡尘你是雨,散空中你是雾,落沟壑你是溪,置器中你便由着它的姿态,在它的肚腹里静静地等待。水,你是调皮的自由之神,任何人都休想把你攥于掌中。你无孔不入,见缝就钻,向人展现你柔软苗条的身材,穿过障碍,你哗啦啦地唱着歌,奋勇前行,迎接新的挑战,感受新的生活。
水是博爱,宽容的,你不拒绝每一个生命,你甚至放弃在自然界漫游、驰骋的快乐,去救助一个个生命,化为它们躯体的一部分。你用自己洁净的身体擦拭洗涤着世间的尘埃,你收到的回报却是废渣废气,你的名字的前面还被强加一个“污”字。你的平凡、宽容让人忽视了你。人们赞美映在你怀中的月影,观赏你怀抱的游鱼,有谁看到的是你?你沉默,依旧无私贡献着。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人类为了钱和欲望像对你一样对待这个地球时,你怒了,你咆哮汹涌地扑来,示威警告着。你一定想过一走了之或是吞噬一切,但你没有,愤怒后的你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你舍不得走,更不忍伤害生命,因为你深沉地爱着它们。
滴水穿石,水,你柔弱的身躯下面暗藏着执著。这份执著和你汇聚澎湃的气势足以征服一切,包括气焰嚣张的火,然而你并没有那份野心。水,你不知退缩,勇往直前。遇到障碍你永不回头,你的执著并不是固执愚钝,如果另有出路,你会果断选择;假如不可立即逾越,你会等待集体的力量冲破束缚。
仙身佛心灵动的水,清亮圣洁,平凡中的奇迹!
“圆”的联想
张 思
“圆”均称、圆滑、丰满。“圆”腹中空空,一无所有,无形中有为自己圈出一块领地。
“圆”是圆形中的完美主义者,无棱无角,流畅舒展,独具个性。“圆”让人想起十五云中穿行、柔情似水、雍容娴稚的满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也圆,全家围坐,赏看明月,嚼着月饼,其乐融融。“圆”寄性于月,使人的心凝聚连结在一起,享受生活近乎完美的一刻。
“圆”不同于正方型、三角型和其他多边形,它没有翘起的尖刺,如同包了皮的鸡蛋,圆圆润润,让人心生爱怜,伸手触摸,“圆”是温顺的,它把自己倦成一团,隐藏棱角,不伤害任何的事物,就在它为别人着想的同时也完善了自身。
“圆”怕伤害他人,隐藏了手脚,可他因此却跑的更快。“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大地助他一路前行。
“圆”均匀,公正,从中心看去,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它都是不偏不倚。它的均衡是绝对的,因为它的心似有若无且居与中央,而人与兽的心永远无法摆正,难免会重此薄彼。
“圆”天生流露出一种富贵之美,丰满但不蠢笨,它不要珠光宝器的修饰,没有过多的点缀,朴素简单,它的美是自然的,“简为上乘”。
“圆”无头亦无尾,首尾相连,挥然一体。我们一直都在苦苦地寻觅宇宙之源,探索时空之极,其实两者大概就交汇于一点。点点滴滴的积累化成一道优美的弧线,就像人类的历史,前人的铺垫,今人的拼搏,后人的努力,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迹便构成了一段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史。
“圆”很精明,仅仅一条线就将自己与外界隔开,划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它吸取了国画留余白描的技巧,为自己也给别人留下广阔的空间去容纳思索。
“圆”很知趣,见坡就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必然时候退避三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
“圆”简洁普通看似空荡荡的腹中隐藏着无尽的智慧。单薄不失丰满的身体蕴涵着无数的哲理。
朦 胧(47期)
高三(7)班 张 思
人影匆匆,晨雾朦朦,我张大视力日趋下降的眼睛,想看得清楚些,而万物依然若隐若现,只有当我走近时,才渐渐清晰起来。刚刚那个迎面走来,身材窈窕的靓姐,原来相貌平平,甚至粉饰得略带妖气。前面衣冠楚楚的款爷,走近一瞧,脸如同一个包子,五官抠抠缩缩地挤在一起,全无模糊时的味道。
隔纱而望,淡淡的水气萦绕于出浴美人婀娜的体侧,被乌丝半掩着容颜,眉目依稀,一定比真切地立在你面前时更为妩媚,更具诱惑。又不禁想起《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千呼万唤”,“半遮面”为她平添了几分神秘,让人想撩起她遮面的长发。
美人因朦胧而越发娇柔,月色因它的朦胧倍受文人青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何时照我还。”对于明月的描写不胜枚举。文人笔下的明月不仅具有自然的天性,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祖国的感慨和情思,有时还成了诗人倾诉心声的知己。月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月光的源泉——招摇的太阳,光芒四射,比起朦胧含蓄的月光,似乎略受冷落,少见颂咏,然写日光,多表现其温柔的“半遮面”的情态——日出或日落,可见朦胧的感染力。
文学艺术讲究虚实结合,其中的“虚”正是要营造一个朦胧的意境。云山雾罩,溪水涓涓,笛声悠扬,一叶孤舟徐徐自远方来,令人浮想联翩 。“神龙见首不见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由此才增加了龙的传奇色彩。“此情可待或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爱国诗,有人说是作者自比文才,有人甚至说《锦瑟》是作者的妻子名,或某类人的爱姬名,或许对于李商隐来说这只是一篇小作,但因它的朦胧,引起了后人的格外关注。
一个朦胧的年龄处在一个朦胧的时代,我们看待人世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就像一只小蚂蚁,不停晃动着触角,寻寻觅觅,努力踏遍五湖四海和每一块精神圣土,但始终感觉自己只是一只“井底之蛙”。虽然尽力思索着,依旧有太多的“大概”,“也许”,此时对社会的认识可能也是满头雾水,一脸茫然。改革开放带来了发展进步,可为什么老人说的夜不闭户的日子消失了?邻居擦肩而过却当陌路人?中国入世利弊何在?是不是中国人下岗,外国人就扩大就业?……
做人是一门学问。孩童是率真的,喜怒行于言表,偶尔耍些小心眼,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青年人或成年人假如也童心未泯,做个老顽童,虽然逍遥快活,恐怕该会被称为幼稚,人生只能停留在自然境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做人要有深度,但污浊的一潭死水一眼望不到底,也不好,我以为隐约可见游鱼最好。我想做个朦胧的人,朦胧的人含蓄而有内涵,既不拒人千里,也不开门见山,让人一览无余。朦胧的人朦胧的看待人世,朦胧地处世,而看得太清,计较得太精,超现实主义只会太累太烦太痛。
每天朦胧一点点,超脱世俗之美。
伞中的世界(46期)
高三(7)班 张 思
举一把伞,徜徉雨中,聆听雨打伞上的噼噼啪啪的声音,抬头仰望,天如此之小——我的伞即是一片天。
雨水顺着伞滚落到大地的怀抱,组成一个清亮的雨帘,透过雨看前方,既清晰又模糊。在我看来,看待人世也该如此,浑噩过活枉为人,耿直无忌处世艰。就像人们称赞精明之人,又有“难得糊涂”之说。其实我并不提倡圆滑做人,然而“适者生存”,还是洁身自好。心有余力不足时先暂时摘下近视镜,模糊些吧。
与其说我爱雨,不如说我爱打伞。打伞,我习惯把伞前压低,能看见前面一小段路即可。这样似乎路很短,几步可及,但不断往前走,总会有一幅新风景呈现,促使我走下去,我不会因前路漫漫而失去信心。 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为眼前的“绝境”停滞不前,再多迈一步或许就柳暗花明。
撑起伞,也给我支起一片天空,人与人之间便不会像高峰时间乘公共汽车那样摩肩接踵。伞无形中给人划定了“地盘”,伞下的世界属于我,用伞把自己遮起来,走自己的路,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一双双腿从身边穿行,就像一颗颗流星划过,甚至连一点光都没闪烁。我不用知道他们是谁,去哪里,干什么,因为我们本不在同一伞下,不属于